小鹏汽车CEO何小鹏如何洞悉低空经济的未来?

当汽车挣脱地面束缚,低空将成为下一个交通革命的战场。早在低空经济尚未进入大众视野时,小鹏汽车已悄然埋下布局的种子,成为这条万亿赛道的探路者。作为先行者,小鹏汽车CEO何小鹏如何洞悉低空经济的未来?企业又将以怎样的战略撬开这片蓝海?本文根据公开信息,解码何小鹏眼中的低空经济图景与小鹏的立体布局。

 

 

低空经济的战略机遇与挑战

 

何小鹏认为低空经济是融合新能源、AI、立体化交通的万亿级产业。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将其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这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心剂。我们判断,低空经济在未来3-10年里会有非常快速的成长。未来20年飞行汽车与低空飞行器市场规模可能达到新能源汽车的20%,形成约2万亿美元市场。而要达到上述发展目标,低空经济的爆发需要10-20年积累,但中国完全可能复制新能源汽车的成功路径。

 

中国的独特优势在于:

 

(一)产业链协同:新能源汽车积累的电池、电机、电控技术可直接迁移至飞行器,降低研发成本。例如,小鹏汇天“陆地航母”的陆行体采用800V碳化硅增程平台,CLTC续航超1000公里,可为飞行体补能5-6次。

 

(二)政策响应速度:中国在低空经济领域的政策支持力度全球领先,例如民航局成立专项领导小组,推动适航审定流程加速。海南已率先开展“飞行汽车应用示范岛”建设,计划2025年底前签约20个飞行营地。

 

(三)市场需求潜力:三四线城市及县域市场对立体交通需求迫切,可避开一线城市空域拥堵,形成差异化发展路径。

 

空中交通发展阶段的判断:空中交通是低空经济的重要应用场景。何小鹏认为,未来空中交通的商业化路径将经历三个阶段:

 

试点期(2025-2027):在海南、合肥等试点城市开展有人驾驶eVTOL观光服务,同步推进无人驾驶技术研发。

 

规模化期(2028-2032):推出无人驾驶eVTOL,主打短途通勤(如30-100公里),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突破5000亿元,中国有望占据全球45%份额。

 

普及期(2033年后):形成覆盖全国的低空交通网络,eVTOL价格降至200-300万元,成为家庭第二辆车的选择。

 

但是,当前三大卡点亟待突破:

 

(一)法规滞后:飞行汽车尚无专属适航标准,驾驶员资质认证体系待完善。例如,eVTOL(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需建立分类分级认证体系,建议在现有驾照中增加eVTOL类别。

(二)技术瓶颈:长续航、低成本、高安全的飞行器研发难度大。以全倾转旋翼技术为例,需突破动力冗余和空气动力学设计,小鹏汇天已完成50米超低空开伞试验,接地速度≤5m/s,突破行业安全标准。(三)基础设施:飞行营地、起降点、导航系统等配套不足。小鹏汇天计划2025年底建成200家飞行营地,2026年扩展至500家,并推动车网互动(V2G)技术应用,利用峰谷电价降低使用成本。

 

小鹏在低空经济赛道布局

 

小鹏汽车在低空经济赛道采用三阶段发展战略

 

第一阶段(2026-2030):推出分体式飞行汽车“陆地航母”,主打旅游观光和公共服务。该车采用陆行体+飞行体模块化设计,陆行体为三轴六轮全地形车,飞行体为双涵道六旋翼飞行器,支持自动分离/结合,单次飞行距离小于30公里,已收到近4000台订单,2026年广州工厂投产后年产能达1万台。

 

第二阶段(2030-2035):推出全倾转旋翼eVTOL,航程超500公里,解决城际交通需求,设计最大航速360公里/小时,预计5年内量产。例如,从广州到长沙的城际飞行可缩短至1小时,较传统汽车节省80%时间。

 

第三阶段(2035年后):研发陆空一体式飞行汽车,实现门到门立体交通,彻底重构城市出行方式。

 

 

关于安全性的保障安全性是飞行汽车的生命线。以“陆地航母”为例:其采用双冗余设计,动力、飞控、通信等关键系统均采用双备份,旋翼失效后仍可安全飞行。同时配置整机多伞救生系统,可在50米超低空开伞,接地速度≤5m/s,远超行业标准(通常为8-10m/s)。另外实现了智能驾驶融合,飞行器支持一键起降、自动航线规划,新手5分钟可上手,结合AI辅助决策,可应对90%以上的突发状况。

 

对政策建议与行业呼吁何小鹏认为低空经济的发展需从法规、基建、生态三方面发力。

 

(一)法规先行:建立飞行汽车分类分级认证体系,明确eVTOL的适航标准,允许在特定区域开展“有人驾驶+自动驾驶”混合空域试点。参考新能源汽车经验,设立产业引导基金,对购买飞行汽车的用户给予税收优惠或补贴。

 

(二)基础设施共建:鼓励地方政府与企业合作建设低空飞行网络,包括起降点、导航基站和能源补给站。例如,小鹏汇天计划在2026年建成500个飞行营地,覆盖主要旅游城市和交通枢纽。推动车网互动(V2G)技术在飞行汽车领域的应用,利用峰谷电价降低使用成本,同时缓解电网压力。

 

(三)生态协同:设立国家级低空经济产业联盟,整合车企、航空企业、科研机构资源,推动技术共享与标准统一。借鉴新能源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对老旧飞行器置换给予补贴,加速技术迭代。

 

对行业参与者的建议欧洲部分企业因过度追求技术炫酷而忽视商业化,导致融资失败。中国企业必须坚持“技术+场景”双轮驱动。

技术上务实,避免为创新而创新,例如小鹏汇天的分体式设计虽非技术最前沿,但更符合当前法规和基础设施条件,能快速落地。

场景上聚焦,初期聚焦旅游观光、高层救援等刚性需求场景,逐步拓展至城市通勤。例如,“陆地航母”已与多家旅游景区达成合作,提供低空观光服务。低空经济是马拉松而非百米冲刺,小鹏汇天已投入10年,未来还将持续投入,目标在2035年让飞行汽车成为主流交通工具之一。

 

特别声明:本文来源于低空经济洞察分析,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